师大名师

【竞相出彩献百年】樊映川:鞠躬尽瘁开前路,潜心向学育英才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24-03-25    浏览次数:236

【编者按】2023年我们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百年师大铸辉煌,一代代师大人为学校励精图治、砥砺前行;百年师大正青春,一个个师大人为学校奋勇争先、出彩添彩。迎接百年校庆,奋力创建一流,学校的光荣与梦想,离不开每一位师大人的倾情奉献。为进一步选树先进榜样,鼓舞师生斗志,凝聚师大力量,校园网特推出“竞相出彩献百年”栏目,讲述师大人出彩故事,展现百年师大卓越风采。


  


樊映川(19001967),原名樊盛芹,安徽舒城人,著名数学教育家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曾担任上海暨南大学、省立安徽大学数学系教授。1940年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并荣获博士学位,归国后担任国立河南大学理学院院长、教授。1950年到上海同济大学任教,先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并担任全国高等工科院校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其编写的《高等数学讲义》开创了理工科教材“中国化”的先河。

樊映川幼时算术成绩优异,父亲也常要求樊映川在放学之后到他经营的米店帮助算账。樊映川不仅能打算盘,还能心算,而且又快又准。1914年,他到安庆农业中学读书,1916年只身北上,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求学期间,他与周恩来是同学,并积极追随周恩来等进步学生的脚步,响应“五四运动”口号,参加学校的请愿、示威游行等活动。

为追随“五四精神”的脚步,樊映川于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入校不久后父亲去世,家庭遭遇经济上的困难,因而他常去勤工俭学。但他从未放松学习,时间抓得很紧。19268月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樊映川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上海浦东中学任数学教师各一年。1928年受聘任上海暨南大学数学系讲师,由于教学成绩显著,于1929年被该校破格提升为数学系教授。1930年他怀着振兴家乡高等教育事业的愿望,受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数学教授,直到抗日战争爆发。

19378月,樊映川告别故土和亲人,横渡太平洋,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由于他基础扎实,学习努力,仅用半年时间便取得了硕士学位,两年半后又荣获博士学位。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关于外测度函数的积分》不仅被发表在美国数学学会《美国数学杂志》上,还被密歇根大学印成单册,在校内外广为流传。

樊映川怀着一片赤子之心,谢绝了美国一些大学的高薪聘请,于19408月毅然启程回到战火弥漫、烽烟遍地的祖国。1941年春,樊映川拖家带眷来到河南省嵩县潭头镇,在国立河南大学担任教授,后兼任理学院院长和数学系主任等职务。那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樊映川住的是草房,吃的是粗粮,穿的是布衣。1944年至1945年,樊映川携妻子儿女随河南大学先后逃难到河南淅川县荆紫关镇和陕西宝鸡县底店镇,19462月回到河南开封。1948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他又携眷随河南大学迁到苏州,这一路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为维持生计,樊映川在1949年到设在安庆的安徽大学任教半年。1950年到上海同济大学任教。

樊映川热爱教育事业,他对我国高等数学教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在主持河南大学理学院及同济大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期间,尤为重视基础数学的教学工作,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他身体力行,为工科学生开设选修课。他不但坚持亲自给学生上课,还特别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读书班,为青年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包括数学分析、实变函数、量变丽数、函数论等。他还选派教师到校外进修,使教研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以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事业刚获得新生,还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阶段,高等院校理工科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沿用多年的英、美等国的教材,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又广泛借用苏联教材。但这些教材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译文又大多晦涩难懂,不利于教学,我国教育界缺乏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料。

面对这样的困境,自1953年开始,樊映川组织教研室部分较有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根据教学笔记和讲义,集中编写出《高等数学讲义》。该教材从我国的教学实际出发,又吸取了国外有关教材的优点,适应了我国工科高等数学教学的要求,迅速被国内许多工科院校所采用。

1964年,根据当时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他又组织教研组的教师对《高等数学讲义》作了一次较大的修订。它像一颗闪光的“铺路石”,为我国一批又一批建设者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在樊映川看来,一个学者不仅要有本专业领域的渊博学识,还要尽可能地汲取人类的思想文化精华,传递给更多的人。他热爱教育事业,一生从教,精益求精,虚怀若谷,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业务管理能力,从教几十年中,他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讲台。

他一生所教的学生数以千计,“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是学生对他一致的评价。在河南大学理学院任教期间,樊映川在繁忙的管理工作之余,坚持为数理专业学生讲高等数学。他讲课深入浅出、快慢适中,以严密的逻辑和无懈可击的论证征服学生,以结构严谨、概念明确、说理清楚、语言简洁的特点赢得同学们的一致称赞,抽象的数学在樊映川手中成为生动美妙的乐谱,有的学生称赞说:“听樊老师讲课是一次艺术享受。”

樊映川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不论在物质生活优裕的时候,还是在条件极为困苦的日子里,他总把备好课、讲好课作为自己当教师的天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常在煤油灯下,备课到深夜。他书房里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许多课他已经教过多遍,但仍然像上新课那样认真备课,所以,他能一贯坚持脱稿讲课,并保持熟练流畅。

在国家危难之时,樊映川满腔热血,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和教育事业。在玄妙的数理世界里,他埋头探索,不懈地追求数学的真理与奥秘。在三尺讲台之上,他诲人不倦,兢兢业业地将知识传递给代代学子。他的一生,是不畏艰难、忠心为国的一生,他为祖国的数学教育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用智慧和辛劳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他的精神将永远铭记于师大人的心中。

(整理人:刘吉磊 李昕颖 蒋玉炜 文字来源:《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安徽文史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