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手册教师篇

发布者:王彦斌发布时间:2023-04-03浏览次数:42



1. 什么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2. 为什么要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从三个层面理解工程教育专业教育认证的必要性:

    1)公众: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学校(专业)才是被承认的学校(专业);

  2)学校和专业:关系到学校的生存条件(有利于吸引学生,吸引投资);

  3)学生:学位被认可,毕业生被接受。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时被其他高校认可、学位被其他签约成员国接受。受工业界认可。

3.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在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将学生作为首要服务对象,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或专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是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指标;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Outcome-based)。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3)强调合格评价与质量持续改进。专业认证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一种合格评价。专业认证还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

4. 专业认证与学科评估的区别?

1)评估对象和目的不同,专业是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单元,而学科点是指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单元;

2)评估结果不同。认证标准指向“全体学生的学习结果”,满足基本要求基础上的“分类”,“合格评估”;学科评估基本上属于“分层”质量评估,属于一种“水平评估”或“选优评估”;

3)专业认证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是与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体系。

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是什么?(*

1)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2)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3)吸引工业界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工业产业的适应性;

4)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

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有哪些?(*

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构成。

通用标准有7个要素(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涵盖了国际通行的12条毕业生能力要求,符合华盛顿协议要求的结果导向性特点。重点看学生产出成就,课程体系、师资,这些都是保证和支撑学生产出的。

各专业领域必须同时满足相应的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不是单独的指标

7. 环境类专业补充标准*

 1)适用专业领域

按照教育部规定设立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2)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应满足:

 a. 学生在毕业时能运用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含化学、物理、生物等)、工程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专业知识(含水气固等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等)和经济决策、工程管理等知识以及现代工具;

 b. 掌握工程相关的安全、健康、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具备开展生态与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识别、表达、规划、管理、模拟、分析、评价、研究、开发、设计与优化的能力,能分析、评价、控制工程项目对社会、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影响,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c.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受到足够的专业实践训练。

 3)师资队伍

该项应包括:

 a. 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原则上应具有本专业的学习经历;

 b. 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有6个月以上的相关工程实践经历。

8. 认证结论有哪些?(*

 2017年以前:认证结论分为三种:(1)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2)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3)不通过认证。对7个标准项的评价有四种:P—合格;P/C—合格,但有关注项,不影响结论;P/W—合格,但有弱项,不影响通过,但影响有效期;F—不合格。

 2017年以后:认证结论分为三种:(1通过认证,有效期6:达到标准要求,无任何标准相关问题;(2通过认证,有效期 6 年(有条件):达到标准要求,但有问题项(包括现实存在的问题或潜在问题),不足以保持6年有效期。专业需要在第三年提交改进情况报告,根据问题改进情况决定“继续保持有效期”或是“中止有效期”;(3不通过认证:有明显未达到标准要求的问题项。

9. 什么是《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本科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6个国家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共同发起和签署。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教育学位(其学制一般为四年)资格互认,由各签约成员确认已认证的工程教育学位,并建议毕业于任一签约成员已认证专业的人员均应被其他签约国(或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

10. 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有什么积极意义?

我国于2013619日获得《华盛顿协议》全会全票通过,成为该协议第21个成员(预备成员),20166月成为正式成员国。

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积极意义:

1)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能够得到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

2)意味着能够为工程教育类学生提供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和将来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3)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迈出了重大步伐,促进我国工程类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1. 提高对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认识的必要性?

1)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切实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质量保障办法,对高等教育质量有着全局性意义;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工程教育认证保证工科学生质量,从而保证未来工程师职业能力水平。

2)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推动教育国际化,增强工程教育竞争力;促进工程教育国际交流,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影响;实现工程教育标准的国际实质等效,促进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

12. 认证专家如何考察?(*

认证专家将通过认证学校说(目标)、做(实行)、证(举证)三个环节,来考查学校的资源、投入与过程,并据此判断其对产出目标的支持程度。

13. 什么是正确的认证观?(*

1)认证是手段,不是目的。认证是提高质量的手段,目的是不断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2)不是评优,与标志性成果无关;

33年与6年不是等级,PcPw不是水平差异,标志性成果与认证判断无关;

4)与学科水平无相关性;

5)结论有一致性,无可比性,认证结论要求一致性,认证结论不说明水平差异。

14. 专业认证关于学生制度和措施涉及哪些方面的要求?

1)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的执行落实。

3)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4)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15.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1)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3)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

16. 什么是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毕业要求”是学生在毕业时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达成度评价是指由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通过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自己负责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由专业经过对所有评估数据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得出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结论,结论方式是“达成”或“未达成”。

17. 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1)明确教师的责任;

2)明晰学生学习要求;

3)为专业教育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

4)《华盛顿协议》认证体系的要求,认证结果互认的基础;

5)适应标准修订的需要。

18.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周期是什么?(*

每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周期一般为2-4年,课程达成度评价周期为1-2年。

19. 常用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有哪些?(*

1)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直接评价方法;

2)评分表分析——间接评价方法;

3)调查表分析。

20. 课程体系包含哪几部分?

课程设置应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必须包括:

1)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 15%);

2)符合本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 20%)。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21. 什么是复杂工程问题?

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下述特征(1),同时具备下述特征(2-7)的部分或全部:

1)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能得到解决;

2)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

3)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

4)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5)问题中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工程实践的标准和规范中;

6)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

  1. 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22. 本专业的历史沿革

本专业创建于1978年,1980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环境类本科专业之一。2009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6年获批“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09年获批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河南省唯一的环境类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档次,在本领域全国39所地方师范大学和河南省高校中位居第1

本专业拥有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河南省水处理关键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功能材料与污染防治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专业教学科研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坚实的保障。

23. 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2022版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立足河南省“三区一群”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优良职业道德规范,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持续学习提升能力、良好人文素养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环境工程相关领域,尤其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方面从事设计、管理、规划、施工、监测、评价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发展能够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1. 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规范;

 2. 掌握宽广和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深入理解和分析环境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设计/提出有效解决方案,成为所在单位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

 3.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高效的参与或领导团队进行复杂的环境工程项目;

 4. 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跟踪并适应国内外环境领域行业发展

24. 环境工程专业规定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能力(即毕业要求)有哪些?(*

2022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基本原理,结合文献来识别、表达、研究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污染控制的关键因素,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尤其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综合因素

4)研究:能够从科学原理出发并结合科学方法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或系统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工程实践和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尤其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学科素养,能够自觉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意识,理解复杂环境工程实践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团队合作的必要性,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利用报告、图纸、设计方案、答辩等方式就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

11)项目管理:掌握环境工程管理原理以及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进行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自我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够追踪环境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与发展趋势

25. 本专业的九门核心课程(*

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26.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之间是如何循环运作的?

步骤一:依据需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教指委、行业专家等)

步骤二: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支撑其达成的毕业能力要求。(学院教指委、行业专家等)

步骤三:将毕业能力要求分解细化确定毕业生能力要求观测点。(学院教指委、行业专家等)

步骤四:依据毕业能力要求观测点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负责人牵头)

步骤五:根据本门课程所辖观测点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小组负责人或者课程负责人)

步骤七:根据学时学习达标标准科学设计考核方案。(课程负责人)

步骤八: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课程负责人)

步骤九:课程结束后完成课程评价工作(完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反馈给专业和学院,进行专业本科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工作。

步骤十:根据步骤9中的持续改进意见,制定下一年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进入四年循环过程,回到步骤五,每隔四年需要回到步骤一。



附件:环境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手册教师篇.docx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