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时代好 春雁归乡筑梦巢

发布时间: 2022-03-17      访问次数: 153

春雁归乡,筑梦之巢。7月10日下午,tyc1286太阳成集团“助力乡村·青创兴豫”调研服务团第三分队来到了郑州市中牟县大段庄村,结合河南共青团提出的“春雁归乡”行动,深入挖掘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型人物与事例,为青年学子的筑梦之旅再添新的航道与方向。

四顾终归故土上下求索变革

“在外打工,尽管生活稳定,但却感觉自己始终如蓬草一般,无根也无依靠。”说到这里,申小雨不禁垂下眼帘,重重地叹了口气。近旁的王坤坡轻轻地拍了拍妻子的肩,接着对调研队员说道:“城市的生活固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欣喜与惊喜,但我俩的心中却一直向往着无拘无束、随性自在的田园生活,我们心中一直装着一个小小的乡梦。”当提到具体的乡梦为何时,王坤坡夫妇告诉调研队员,想结合自己学农业的专业知识,回家长发展,为家乡也出自己的一份力。然而,乡梦的实现需要敢于尝试的勇气,也需要不断摸索的创新。

夫妇俩的家乡以种植蔬菜而出名,但他们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蔬菜的种植太耗费人的精力且价格忽高忽低,我们就想尝试一下,重启另一个产业。”申小雨回想起五年前的创业初期,一切仿佛都历历在目。“他曾跑遍周边各地考察种植产业,最后结合气候、水源等条件,我们选择了种植葡萄。”提起刚开始回乡发展的日子,王坤坡用“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来。” 一句简单的话透露出当时的艰辛与心酸,大学毕业的他们在创业实战面前,还是有些不知所措。为此,夫妇俩前往新乡市长垣县的葡萄农庄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也联系过多年种植葡萄的农户寻求经验。上下求索,青藤终于缠上了棚架。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青年人的无畏、思变与探寻精神为这片土地上撒下了蓬勃的种子,施上了青春的肥料。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初心与用心的融合

“绿藤长是长起来了,但葡萄的管理复杂而又细致。”申小雨指着大棚里的一株葡萄苗说道“你们看,这是典型的灰霉病,如果一个葡萄染上了这种病,就得赶紧摘掉,不然等它破了,汁液流到其他的葡萄上,里面藏的病菌就会在其他葡萄上繁殖。”申小雨告诉调研队员,这只是葡萄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跟随申小雨进入大棚深处,整齐划一的葡萄架下,一串串被纸袋包裹的玛瑙与绿叶交错相间。调研队员不禁疑惑,为何传统的葡萄种植园不曾见过这种袋子?申小雨告诉调研队员,葡萄长成初期,其表面会吸附大量的细菌与虫子,如果不及时套袋,后期这些细菌与虫子就会进入到葡萄内部,造成葡萄大面积的腐烂。

“哎,那是什么?”顺着一位调研队员手指的方向,申小雨从容一笑,“那是二氧化碳袋,植物不是得进行光合作用嘛!如果适当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提高其光合作用的强度。”望着大棚中绿枝与紫果的相称,黄土与黑膜的相配,调研队员却始终未发现大棚中的灌溉系统。申小雨这才告诉调研队员,黑膜下埋了细管,在葡萄成熟后期,如果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就会使葡萄炸裂,因此夫妇俩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调研队员大惑初解,深感现代科技对农业的影响之大。

五年的精心培育,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操劳。凭着一份初心,万份用心以及现代科技的辅助,夫妇俩真正做到了“为它,千千万万遍。”

多种产业并举紫乳串成长廊

谈起未来的规划,王坤坡眉飞色舞地指着身边几个蔬菜大棚,动情地说道:“我希望我们俩能稳稳当当地管理葡萄大棚,种出高质量的葡萄,把它的名气打出来,带动周边越来越多村民种植葡萄,让种了十几年蔬菜的他们也能够稍微轻松一些。”奔向小康的路上,王坤坡夫妇一直未曾忘了他们村里的人。小小的葡萄里蕴藏着大大的梦想,王坤坡告诉调研队员,他目前的梦想就是能够把他大棚周边的大棚都带动起来,种植葡萄,形成一个葡萄长廊。这样葡萄不仅有了食用价值,更增添了旅游观光价值,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想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搞一个农家乐。这样就可以带动全村人一起致富。

一条葡萄长廊,带动的是多个产业的发展,引领的是周边农户的致富之路。这里的长廊,是祈愿共同富裕的长廊,是梦想照进现实的长廊。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辛苦劳作;乡村的振兴,离不开青年的创新创业。春雁归乡,是爱与责任的彰显,是梦想重新开启的密钥。

(外国语学院 张梦鸽)